學術活動
第二屆語言治理與國家治理研討會
2024-11-01
來源:國際文華學院 供稿:國際文化學院 點擊次數:尊龙凯时
時間:2024年11月1日上午10:00-11:30
地點:北一區外語樓二層報告廳
主講人:李宇明、戴曼純、趙蓉晖、王輝、張天偉
主持人:姜國權、惠天罡、李秉震
主辦單位:國際文化學院
主講人簡介(一):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妄想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战略研究》《语言妄想学研究》主编。曾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治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语法学、儿童语言学和语言妄想学。出书《中国语言妄想论》(《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儿童语言的生长》《汉语量领域研究》《语法研究录》《语言学习与教育(修订本)》《李宇明语言撒播与妄想文集》《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等著作40余部,揭晓论文650余篇,被译为蒙、藏、维和日、法、英、俄、阿拉伯、韩、意大利等多种文字。主持和加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主講內容簡介(一):
霍普菲爾德和辛頓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師,獲得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辛頓2024年4月接受尤利西斯獎章時的獲獎感言在《當代語言學》2024年第4期刊登之後,引起了中國語言學界的較大反應,引發了對語言學發展問題的深刻思索。
大語言模子問世不久,就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人工智能科學家,說明頒獎者認識到人工智能對當今天下發展的主要意義。的確云云,在數字時代,所謂新質生産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加持。
主講人簡介(二):
戴曼純,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偏向博士生導師。2009-2010年度麻省理工學院(MIT)富布萊特研究學者。2015年入選北京外國語大學首批“卓越學術帶頭人”,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語言政策與規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社會語言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語言文化傳播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全國語言文字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外語應用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國家標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研制及審定專家,北京市地方標准《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規範》研制及審定專家,以及多家學術雜志編委,《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創刊主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效果160余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語委重大及重點項目10余項,獲得省部級等各類獎勵10余項。
主講內容簡介(二):
網絡內容關乎語言的語義和語用兩大子系統。雖然網絡內容本質上是語言學問題,可是關于網絡內容的治理融語言學、司法和國家治理于一體,成爲極其主要的數字語言生涯治理問題。網絡平台的內容監管是一項極爲艱巨的事情,過嚴有損言論自由,過松則垃圾信息泛濫,有的危害國家清静和社會穩定,有的愚弄廣大網民,制造头脑混亂,降低人們的認知水平。本講座以歐洲(尤其是歐盟)國家推出的执法法規(如德國2017年的《網絡執行法》、歐盟2018年的《反虛假信息行爲准則》《關于有用打擊網絡不法內容的步伐建議》及2020年《數字服務法》)爲例,探討決定網絡平台內容治理的相關因素,闡述內容監管的動因和民衆與當局的互動。
主講人簡介(三):
赵蓉晖,上外洋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相助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异人才,上海領軍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及语言学史、以语言为路径的区域国别研究,起劲提倡“大语言观”和“大语言学”。曾任上外洋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对科教融合的学科治理有富厚的理论和实践履历。曾在美国国家外语中心、香港大学、日本成蹊大学访学。现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外洋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高等学校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立异引智基田主任。主持国家社科等项目28个,加入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5个,出书中俄文著作2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揭晓中英俄文学术文章117篇,获得上海市哲社优异效果奖、上海优异教学效果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
主講內容簡介(三):
信息技術革命使當代天下進入數字化生涯時代。數字化改變了大衆傳媒的本質,擁有強力的時空穿透力和行爲塑造力,也改變了知識構建方法和語言傳播前言、語言應用方法。一方面,數字化給人類的表意行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素材,使語言的形式和意義變得更豐富;另一方面,言語社區從真實天下拓展到虛擬空間,使天下變得越发複雜、人們的認識越发多元,文明碰撞的水昭雪而愈加強烈。數字化網絡在實現充分連接的同時,也對傳統的群體邊界提出了挑戰——地理臨近的主要性可能比以往更主要,而更大範圍與更有內聚力的配合體同時也在形成。全球語言擴散帶來了聯通,多語帶來的分解也同時加劇。以此觀察語言生涯,能夠發現語言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衆多新動向。
主講人簡介(四):
王輝,浙江師範大學傑出教授,國際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國家語委“一帶一起”語言生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華僑華人(浙師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後相助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集刊主編。研究偏向爲:語言政策與語言傳播,國際中文教育,國家語言治理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著有《澳大利亞語言政策研究》《全球化、英語傳播與中國的語言規劃研究》《“一帶一起”國家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4卷)《架橋——“一帶一起”配景下的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語版)等。在《新華文摘》《天下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戰略研究》《西亞非洲》《灼烁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
主講內容簡介(四)
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會科學新兴研究领域,用数字工具、手艺及前言为人文学科研究提供新视角、新要领及新思绪。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研究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学科,在新文科建设配景下处于转型生长时期。本文首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三方面剖析数字人文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然后提出数字人文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平台为基,数字赋能,协同相助”的应用路径。最后,基于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团结数字人文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的生长战略,以期用数字人文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增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生长。
主講人簡介(五):
張天偉,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講內容簡介(五):
國家關鍵語言能力是國家語言能力的下位看法,主要服務于國家戰略、國家利益和國家發展,是國家戰略語言能力中的一種。關鍵語言指在某一特定的語言生涯或語言實踐中起到關鍵性溝通交流作用的那些語言,這些語言與國家的各項事情亲近相關。本報告在述評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數智時代配景,剖析了我國國家關鍵語言能力建設的現存問題,並提出了提升我國國家關鍵語言能力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