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關于舉辦第三屆全國高校家庭教育學科建設研討會的預通知
2022-12-17
來源:學前教育學院 點擊次數:尊龙凯时
時間:12月17日(8:30-18:00)、12月18日(8:30-12:05)
地點(網絡平台名稱):小鵝通直播
主講人:缪建東、馮建軍、風笑天、文東茅
主持人:缪建東、康麗穎
主辦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籌)
承辦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尊龙凯时
主講人簡介:
缪建東,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兼任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冯建军,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品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课本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學指导委员会德育事情专委会委员、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标修订组焦点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事情者分会理事长。
风笑天,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研究要领,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生齿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作为认真人肩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样平常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项、一样平常项目2项;出书著作、课本等30多部,参编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生齿研究》等学术刊物上揭晓唯一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160余篇。
曾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生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生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兼政治系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学院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1996年以来,先后受聘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声誉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南昌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常州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文東茅,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心安幸福教育”倡導者。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傳統文化與積極心理學相結合的幸福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通過培養“幸福親師”、建設幸福學校等途徑,已經在全國上百所學校、幼兒園推廣幸福教育。
主講內容簡介:
主持人及論壇小結
现在高等學校的家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學科內涵需要進一步明確,基本看法需要進一步界定,家庭教育學的學科知識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搭建,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需要進一步融通。
高校增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学科性子,作为理论与实践细密团结的新型学科,要充分体现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以此构建学科知识系统;其次高校需要将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作育有机团结,用科学系统的学科知识系统来支持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作育,以实现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作育上的协同共进。要增强组织机构立异和学术平台立异,如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立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统筹天下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科學研究。建设多元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建设家庭教育学术研究期刊,搭建研究资源网站,在主流前言开发财教专栏和在综合性教育研究杂志中增添家庭教育栏目等方法,系统推进家庭教育的学术昌盛。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學話語體系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育學話語體系,既是中國教育學的內在要求,也是改變中國教育學對西方的依附狀態,使中國教育學走向天下並在天下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的有用途徑。中國表達、中國實踐、中國經驗、中國文化,是教育學中國話語的四個要素。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头脑,深入教育刷新與實踐,驻足傳統文化精神,尋求與西方理論的對話,是建設中國教育學話語體系的基本战略。
生育政策、家庭變遷與家庭教育
人們的生育行爲發生的基本單位一直都是家庭。周全兩孩政策給中國家庭帶來的最大變化在于,部分家庭中原來整個生命周期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可是現在,不少家庭會選擇生育兩個孩子,並且二孩家庭在中國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明顯。伴隨著“二孩”一起進入到中國家庭的是新的家庭規模、新的家庭結構、新的家庭關系,家庭生命周期也會因此出現新的變化。
周全兩孩政策對中國家庭的變遷將起到很是主要的作用。長遠來看,周全兩孩政策一方面會帶來家庭養老壓力的減輕、家庭風險的降低以及家庭主要關系(如兄弟姐妹關系與親屬關系)的重新獲得,另一方面會實現中國家庭的進一步變遷,很可能出現家庭規模上升、家庭結構變遷、家庭關系複雜化等特點。
亲师同砚 知行并进——北京大学“幸福亲师”培训的探索
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追求,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每一個國人的應有的責任和追求。北京大學幸福親師研修班以促進幸福教育爲使命,以培養一大批有大愛、有擔當的“幸福親師”爲目標,並以此助力家校相助、協同育人,促進幸福家庭、幸福學校建設。
“幸福亲师”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幸福教育课题组提出的新型怙恃和新型西席看法,旨在融“亲”、“师”为一体,希望怙恃和西席都不但成为可亲可敬、可依可靠之“亲”,也要起劲成为传道解惑、立德树人之“师”;不但要成为自己孩子的人生导师,也要起劲成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幸福生长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