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曆史學院學術講座:多重證據法下的敦煌西夏石窟分期(首師史學論壇?中國古代史系列)
2022-11-18
來源:曆史學院 供稿:曆史學院 點擊次數:尊龙凯时
時間:2022年11月18日19:00—21:00
地點:騰訊會議436-151-447
主講人:趙曉星
主持人:遊自勇
主辦單位:曆史學院
主講人簡介:
趙曉星,吉林梅河口人,曆史學博士,現爲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優秀青年文化人才、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曾任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法國遠東學院訪問學者、浙江大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敦煌文獻與敦煌石窟研究,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國家文物局文物;た蒲Ш圖際跹芯肯钅康瓤翁舛嘞,發表論文70余篇,出书《沙漠中的美術館》《梵室殊嚴》等個人著作9部。
主講內容簡介:
本次講座主要對敦煌石窟千佛綠壁畫的歸屬、回鹘洞穴的時間界定、西夏前期的莫高窟、河西區與中心區的石窟比較、西夏後期的敦煌石窟,及敦煌西夏後期石窟的特征共六個問題進行了討論。莫高窟保存的大宗“千佛綠壁畫”洞穴,主要屬于曹氏歸義軍晚期和沙州回鹘時期的重修工程,直到十一世紀末西夏在莫高窟只是進行少量洞穴的重修重繪。包西夏時期敦煌地區真正意義上有規模的洞穴營建,實際上應是到了仁宗仁孝時期(1124-1193),這也切合河西地區在西夏中後期受到重視的曆史事實。